跟著台中聖樂團到廈門演出(演唱+佈道會)三場,順道遊廈門和金門。

       到廈門的第一站,是參觀上古文化藝術館,主要展覽上古時代的玉器。這是我第一次參觀對岸的博物館,根據導覽員的解說,這個博物館是屬於私人博物館,這讓我 也感到非常的驚訝,博物館裡頭的收藏都完整到令我感到懷疑。不過,如果全都是沒修復過的真品,那就真的太厲害了!

       我對玉沒什麼特別大的興趣,不過,卻在眾多收藏之中,看到玉編磬和玉編鍾,還有百戲舞踊,突然有種好熟悉的感覺--我那畢業後就再也不敢碰的碩士論文啊!加上導覽員指著牆上的朝代表解釋"上古",哈! 就是我碩論研究的斷代啊--秦漢之前嘛!

       當初大綱口考時,就有委員提議,即便論文以文獻和圖像為主,但仍應該去對岸的博物館看看。現在倒是有點懂了,真的,實際上的東西,感覺真的不太一樣。

舞蹈紋玉編磬(齊家文化約2300B.C.~1630B.C.)舞蹈紋玉編磬(齊家文化約2300B.C.~1630B.C.)

 

百戲玉舞踊(三星堆2800B.C.~1000B.C.)雖然"百戲"是秦漢以後的用詞,不過看這玉俑看起來的確是百戲,想必在漢代鼎盛的百戲,也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形成吧,因此在商周時已有百戲的玉俑,應該也是說得過去的。百戲玉舞踊(三星堆2800B.C.~1000B.C.)雖然"百戲"是秦漢以後的用詞,不過看這玉俑看起來的確是百戲,想必在漢代鼎盛的百戲,也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形成吧,因此在商周時已有百戲的玉俑,應該也是說得過去的。

 

玉編鐘

這玉編鐘應該是禮器吧,想也知道不能敲,有人問解說員說這能不能發出聲音,解說員說,因為玉編鐘沒有舌,所以沒有聲音,其實應該不是這樣啦!中國的編鐘本來就沒有舌,外國的鐘才有舌,中國的編鐘是持槌從外敲擊發聲,而且鐘是青銅樂器,這套用玉做的,只是好看的啦,不是真的樂器。玉 編鐘 這玉編鐘應該是禮器吧,想也知道不能敲,有人問解說員說這能不能發出聲音,解說員說,因為玉編鐘沒有舌,所以沒有聲音,其實應該不是這樣啦!中國的編鐘本 來就沒有舌,外國的鐘才有舌,中國的編鐘是持槌從外敲擊發聲,而且鐘是青銅樂器,這套用玉做的,只是好看的啦,不是真的樂器。

 

玉編鐘 局部玉編鐘 局部

 

玉編鐘 局部玉編鐘 局部

 

玉編鐘 局部玉編鐘 局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ycy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