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意象劇場:非常亞陶》朱靜美

亞陶(Antonin Artaud 1896 - 1948)

第一章 緒 論
第二章 意象的催化劑:劇本
        亞陶式新戲劇理論
        亞陶式新編劇手法
第三章 意象的製造者:聲音與寂靜
        言辭(verbal language)與人聲(vocal sound)
        音樂與電子音效
        寂 靜
第四章 意象的製造者:空間與觀者
        亞陶之空間與環抱觀者的美學理論
        亞陶式導演的空間與觀眾參與實驗
第五章 意象的製造者:視覺元素
        肢體語言
        面 具
        道具與物件
        燈 光
        服 裝
        舞台裝置
第六章 結 論

難得讓我看得還蠻愉快的知性論著,
然後我發現我的劇場史真的很不熟。

原來許多觀念都是現代劇場才有的,
我以為很久以前就有了。

本書所介紹的亞陶的概念,
很多都很有趣,
甚至可以運用在教學上,

第二章關於聲音特別能引起我的共鳴。
我其實經常使用寂靜的壓迫感,懾服學生.....
寂靜是一個特殊的武器,
或者說,對於聽得到的人來說,
聲音若被有心機的人使用,
它將成為一把利器。

藝術之間的相關,
是很微妙的,
我在這本書裡,
也感受到,
民族音樂學存在之必要性,
原來,看往過去,看往原始,
真的能發展出更現代化,
具突破性的理論與想法。

某天我在跟我弟聊天,
說我們這種唸文組的寫論文真的是浪費時間,
而且根本就是自己說了爽自己說了算,
簡直是胡謅,
只要胡謅有理就可以是論文,
價值到底在哪裡啊?!

而且我以前念研究所時,就常想,
民族音樂學做田野調查調,
想將慢慢消失的音樂(或藝術)文化保存下來,
到底為的是什麼?
這東西既然會慢慢消失,
那就在歷史的流裡讓它慢慢被淘汰吧!
這是歷史之必然,
我們為什麼還要搶救保存呢?

而像我做歷史音樂學,
以文獻角度來處理,
那種挖死人骨頭的題目,
做了到底除了論文高分拿學位外,
到底實際的意義在哪裡?
對人類的貢獻又在哪裡?
(比起理組,我們這些論文真的都是些屁話....)


結果我那念理組的弟就說
倒也不是這樣啦
有很多東西就是回顧過去,
才能發明更新的東西啊

從亞陶發展出來的想法來看,
似乎的確如此ㄛ~~~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ycy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